中國文化產業網>頭條新聞>

頭條新聞

創新創造,煥新傳統文化

2023-03-10    來源:新華日報 顧星欣 王拓    編輯:黃麗

黨的二十大報告就“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部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江蘇傳統文化底蘊豐厚,如何進一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文化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賦能百姓高品質生活?全國人大代表、省演藝集團總經理柯軍,全國人大代表、蘇州高新區鎮湖刺繡研究所藝術總監、省文聯副主席姚建萍做客“兩會云訪談”,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主持人:昆曲和蘇繡都是江蘇經典傳統文化符號,請分享一下近年來昆曲、蘇繡有哪些創新成果?

柯軍:昆曲被稱為中國的“雅樂”,因節制而含蓄、因講究而雅致、因寫意而空靈、因留白而自由、因從容而大氣。從舞臺態度到人生態度,“南昆風度”就是“從容雅致、含蓄細膩、古樸大氣”。江蘇作為昆曲的發源地,我們始終堅守這樣的“南昆風度”。數十年來,江蘇昆曲形成了清晰傳承脈絡和科學傳承體系。近年來,我們在保護傳承的同時,又與時俱進推動昆曲的創新發展。省演藝集團昆劇院推出了《梅蘭芳·當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等新編現代戲,還有一批昆曲實驗作品,形成了昆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批代表性作品。其中昆劇《瞿秋白》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得到了專家、觀眾一致好評。不久前,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又創作了昆曲《蝴蝶夢》,首演就獲得了充分肯定。作為一部整理改編的作品,這部劇在音樂、表演、舞臺美學方面都呈現了較高的創新思維。

姚建萍:蘇繡是一門傳承千年的古老藝術,讓蘇繡融入到時代,用作品歌頌新時代,這是我們當今刺繡人的使命。我們秉承“繡隨時代”的創作理念,不斷推動傳統蘇繡融入時代發展。

首先要做的是培養年輕一代蘇繡傳人。最近幾年,我帶領團隊建立了品牌“姚繡”,吸引很多年輕人加入到團隊里來,大家涌現出了許多新鮮創意,不僅和知名企業跨界合作,還衍生拓展到了影視劇等多個領域,讓古老的蘇繡變得越來越時尚。另外,我們積極擁抱互聯網,讓經典蘇繡得到更好的推廣和傳播,綻放嶄新的時代風采。我們開啟了蘇繡直播,舉行線上線下聯動,還推出了數字非遺產品,在抖音、嗶哩嗶哩等平臺,常常看到許多網友發出對蘇繡的喜愛和點贊。傳統與現代時尚結合,讓蘇繡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主持人:對于做好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兩位有哪些理念和建議?

柯軍:我們既要與古人“對話”,也要面向未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我也一直在探索新的舞臺演出樣式。從傳統的昆曲里拿出一些傳統元素來,用新思維、新方法和新創造,進行一些實驗。

從2000年開始,我在傳統昆曲的表演和創作之余,開始進行先鋒昆曲的創作。我主演并導演了《浮士德》、先鋒版《夜奔》、中英版《邯鄲夢》以及《319·回首紫禁城》等一系列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逐漸清晰了“最傳統與最先鋒”的昆曲藝術創作觀念。在我個人看來,昆曲本來是不分傳統與當代的,“藝術本無界”,昆曲藝術一直都要活在當下,要始終體現與時俱進的功能。這次參加全國兩會,我帶來了一份關于推動中國昆曲國際化傳播、打造中華文化閃亮名片的建議。這些年來,青春版《牡丹亭》、中英版《邯鄲夢》都曾走到海外,取得了不錯反響。我也非常期待,江蘇能夠發揮昆曲代表性劇目、代表性人才的顯著優勢,傾力打造中國昆曲的高地,讓昆曲更好地服務于國際文化交流。

姚建萍:我們首先應該從思想觀念上創新。實踐證明,蘇繡不只是小情小調小尺幅,它也可以有大開大合大去處。這些年,我率領團隊創新完成了一系列主題性蘇繡作品。這些主旋律作品,都是能夠進入到一些大空間里的。比如說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的主題作品《初心盛放》,我帶著百名繡娘用大約14億針繡制而成。另外,秉持“繡隨時代”這個理念,我們要做到的不僅是技法上有所突破、內容上要符合當前的時代精神,還要力求作品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體現新時代的蘇繡新貌。我始終認為,藝術創作要和時代、人民相結合。接下來,我們要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生動實踐凝聚成藝術作品,用蘇繡講述中國故事,用匠心傳播中國好聲音。

主持人:關于傳統文化怎樣賦能百姓高品質生活,兩位有什么樣的思考?

柯軍:近年來,隨著不斷創新和探索,傳統戲曲的粉絲越來越多,傳統戲曲也開始逐漸“破圈”,讓我們看到了昆曲發揚光大的深厚基礎。現在我們蘭苑劇場的“蘭苑周周演”已經成為一個品牌。只有戲多了,觀眾多了,才更有助于推動傳統戲曲更好地傳承創新。我們不僅有演出,還要繼續搞好創作。近年來,我們創作了許多反映時代生活的作品,同時也在線上進行傳播,助推演員成為“網紅”。下一步,我們會借助新媒體手段,更多地去傳播我們的優秀文化。今天的經典是過去的先鋒,今天的先鋒創造出明天的經典。不同的時代對我們的藝術范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不管怎樣變化,昆曲從誕生以來,就是活在百姓生活中的。我們要不懈努力,繼續讓昆曲走進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姚建萍:創造一種“有溫度的非遺生活”,這些年我和團隊一直堅持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方面,蘇繡是千百年來代代傳承下來的藝術,不能把它看作是簡單的商品,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內容和技藝上不斷繼承創新,用心用情用力傳承好蘇繡的藝術。另一方面,我們也想創造一種非遺生活方式,讓蘇繡能夠回歸服務于當下的生活。因此我們深入挖掘蘇繡與現代生活的鏈接點,多吸收年輕時尚的審美來融入設計,使之能夠進入生活。這兩者之間是互補的,既有藝術本體的高度,也有藝術在生活當中的應用。

這些年我還以文藝志愿者的身份到四川、新疆、貴州、寧夏等地,這些地方有豐富的刺繡傳統。我們和當地繡娘深入交流,同時也幫助她們提升創意和技藝。在這樣的幫助下,更多的繡娘提高了技藝,也提高了收入。讓我們一起繡出美好生活!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