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產業網>哈爾濱>新聞聚焦>

新聞聚焦

醉美冰雪季 龍江非遺火出圈

2023-02-24    來源:黑龍江日報    編輯:黃麗

作者:董云平

image.png

紅紅火火的非遺年貨大集。

image.png

非遺技藝展示,讓冰雪季更加璀璨。

image.png

美輪美奐的彭氏彩燈成為游客喜愛的打卡地。

□文/攝 本報記者 董云平

“在這里,看到了黑龍江豐富而獨特的非遺技藝,讓人驚嘆”“非遺伴手禮,匠心雅致,令人愛不釋手”“在色彩斑斕的彭氏彩燈里留影,有一種夢幻的感覺”……

當龍江最美冰雪季與載著濃郁文化底蘊的龍江非遺“相約”,冰雪季,因非遺愈發璀璨,讓游客沉醉忘歸;非遺,讓冰雪季錦上添花,愈加火熱“出圈”。

從冬至春,歷時一個月。“醉美冰雪季 非遺過大年”——第二屆黑龍江冰雪非遺周活動近日完美落幕,留下的是游客的依依不舍,帶走的是美好回憶。

將龍江非遺瑰寶帶回家

“在游覽非遺技藝展示長廊的時候,看到麥秸技藝作品《博古》,驚詫于它的質感宛如青銅,材質竟然是軟軟的麥秸,這真是絕活兒,不可思議!”來自蘇州的游客張彩云,在冰雪非遺周活動現場發出了驚嘆。

讓獨特的非遺技藝展示出來,展銷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龍江非遺,了解非遺,喜愛非遺,是第二屆黑龍江冰雪非遺周創辦的一個初衷。

活動中,室外室內展區相得益彰。室外展區的“潮起非遺大舞臺”,展示有渤海靺鞨繡、麥稈剪貼、美江木藝、金漆鑲嵌工藝、黑陶、布藝、木雕、山核桃雕刻等傳統技藝作品;周邊的21個展柜,展有唐三彩、魚皮、狍皮等150件非遺展品;室內有麥稈剪貼、渤海靺鞨繡、刀劍鍛制技藝、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樺樹皮制作技藝、省級項目金漆鑲嵌工藝、手工布藝、山核桃工藝、黑陶制作技藝、樺樹皮畫、青牛葫蘆制作技藝、剪紙等30余項非遺項目展示;此外,還有省非遺中心設計制作的6款30組龍江非遺伴手禮盒,供游客作為禮物熱選。

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劉夢杰告訴記者,第二屆黑龍江冰雪非遺周活動歷時31天,經歷了春節、元宵節兩大傳統節日,共組織全省各級非遺項目82項,其中包括聯合國非遺項目1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0項,省級非遺項目58項,市區級非遺項目13項,參與銷售的麥稈剪貼、渤海靺鞨繡、蘭西掛錢、金漆鑲嵌工藝、樺樹皮畫、手工布藝、山核桃工藝、青牛葫蘆制作技藝、剪紙等非遺項目深受游客喜愛,銷售十分可觀。

讓美好“技藝”成為美好“記憶”

“在領略了黑龍江冰雪夢幻迷人的魅力后,還欣賞到了黑龍江獨具特色的非遺展示、展演,拍照、錄視頻、發朋友圈,我好想將這些獨特的黑土非遺技藝記錄下來,留存下來,也想讓更多的人共賞。”廣州游客趙穎興奮地給記者展示著她所拍攝的圖片、視頻。

在她的鏡頭下,有精彩的赫哲族特色民族文化展示,悠揚的伊瑪堪、歡快的嫁令闊、神秘的薩滿舞、艷麗的魚皮服飾、異彩紛呈的彭氏彩燈……

第二屆黑龍江冰雪非遺周活動選址在美麗的松花江畔,防洪紀念塔旁,旁邊就是聞名的中央大街。處處皆美景,處處有風情。

又恰逢春節期間,第二屆黑龍江冰雪非遺周活動“非遺過大年”的主題,配以紅色為主色調的外景,加上濃厚而喜慶的過年氣氛,給予了市民和游客歡天喜地的過年體驗,讓群眾深深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連日來,不計其數的游客穿過中央大街,走入非遺周活動現場。在紅燈籠長廊、彩燈館、紅燈籠館、剪紙展區、“潮起龍江·非遺迎春燈光秀”、黑龍江世居少數民族歌舞表演現場等地打卡拍照,定格留存。

據統計,第二屆黑龍江冰雪非遺周活動期間,中央大街活動現場日客流量最高達70余萬人次;抖音、小紅書、非遺龍江視頻號、哈爾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視頻號等活動直播觀看人數80萬人次;愛奇藝、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網絡短視頻轉發播放量2萬人次;央視新聞等國家、省級30余家媒體報道共78條,閱讀量達16萬次。

打造冰雪非遺璀璨名片

我省在全國首創的冰雪非遺周活動,至今連續舉辦兩屆,贏得了游客的關注和喜愛,成為許多游客必到的打卡地。許多游客紛紛留言表示,冰雪非遺為他們的冰雪之旅增添了文化味道,留下了深刻印記。

“將冰雪非遺周打造成一張靚麗的龍江名片,也是我們的期待。”省文旅廳非遺處處長趙佩先說,此屆冰雪非遺周活動以展、演、銷、做等互動形式,吸引了大量省內外游客,增添了冬季旅游的文化元素,推動了非遺與旅游的深度融合。

而這些非遺技藝的精彩呈現、非遺成果的豐碩展現,離不開我省近年來對非遺保護傳承的持續發力。

據了解,截至2023年2月20日,我省共有聯合國非遺項目2項,國家級非遺項目42項,省級非遺項目429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4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517人(不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設有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4個,即赫哲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金源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牡丹江流域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鄂倫春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開展兩批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評審,全省共有省級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44個;開展兩批非遺研究基地評定,現有非遺研究基地25個;開展兩批非遺教育基地評定,現在非遺教育基地92個。

近年來,我省還通過“非遺+”模式,積極推進非遺保護與產業、技術、行業、平臺的深度融合,謀求高效發展模式。如選擇我省地域、民族特色濃郁的代表性項目進駐“哈洽會”“文博會”等各種展銷平臺,打造龍江非遺品牌,擴大非遺影響力;結合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和非遺項目中心區域建設,豐富非遺產品形式,增加當地非遺文化內涵;在方正剪紙、綏棱黑陶制作技藝等一批非遺項目帶動下,項目所在地成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探索非遺+旅游、非遺+互聯網、非遺+產業、非遺+演藝、非遺+電商、非遺+扶貧等多種發展模式,實施非遺產品和演出進景區,非遺產品線上營銷等具體項目,圍繞加強品牌營銷和突出地域特色切實發揮非遺文化作用。

省文旅廳副廳長侯偉說:“我們將繼續舉辦冰雪非遺周活動,并加大各類媒體對活動的宣傳力度,力爭將‘冰雪非遺節(周)’打造成一張靚麗的黑龍江非遺名片,為非遺助力黑龍江省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