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產業網>工藝美術>拍賣動態>

拍賣動態

從拍賣行看NFT發展現狀

2022-07-13    來源:美術報    編輯:劉穎

在拍賣場上,正常看到國畫、油畫、雕塑、古董瓷器等實物被拍賣到天價都不會覺得詫異,甚至會覺得物有所值。但當佳士得去年公開競標一件名為《每一天:第一個5000天》的NFT作品時,全球轟動了。這是Beeple耗時13年完成的一件由5000張圖像組成的巨型拼貼畫,競拍全程通過網絡進行,在15天的時間里,最終經353次出價,以6025萬美元的落槌價(加傭金6934.6萬美元)成交。

大家紛紛好奇什么是NFT,它的價值是什么?同期國內一些拍賣行如華藝國際(上海)等也紛紛跟進NFT的拍賣。根據法國藝術機構Artprice發布的《2021年度藝術市場報告》,可以看到,2021年全球傳統拍賣平臺上共成交近300件NFT作品,總攬金2.32億美元,成交率高達88%。

NFT作為數字領域的代幣,僅僅是區塊鏈記賬系統中的一串數碼,其本身沒有內在價值,只有賦予其一定價值才能與現實世界中的價值體系相聯系。除此之外,NFT還突出“非同質”特性,即不可替代性,比如兩張人民幣只要面額相等,彼此之間便可以替代,但由于每個NFT都具有獨特且唯一的標識,所以能達到不可被替代、互換的效果。

追溯NFT藝術品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NFT的萌芽源于2012年的彩色幣,但當時的技術水平無法支持該想法的落地。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CryptoPunks的像素頭像于2017年上線,收藏者可以免費領取怪誕有趣的NFT頭像。之后,有團隊開發了游戲加密貓,用戶可以對這些NFT貓咪進行發行和交易。無論是像素頭像還是NFT貓咪,都已經初步具備藝術特質,被稱為NFT藝術品的雛形。到了2020年,藝術市場停擺,畫廊和拍賣行等發行和交易藝術品的場所相繼停業,這加快了藝術市場“云”的腳步,NFT藝術品在NFT交易平臺、拍賣行、藝術品金融等場所大放異彩。從藝術作品的角度來解析,NFT從另一個角度上可以理解為數字藝術品。

實際上,數字藝術品起源于1960年代,但圖像傳播特性決定了此類作品極其容易復制,因此,確定來源和估價一直是此類作品在市場流通中面臨的難題。然而,NFT技術為這一難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對于實物作品,有時會采用焚燒原作的方式來確保區塊鏈“代幣”(Token)的唯一性,雖然行為極端,但這是持有者為了保證NFT唯一性做出的犧牲。這種唯一性保證每個NFT綁定的是持有者的某種收藏品,無法被復制,因此天然具備稀缺性。讓藏家及藝術家能核實數碼藝術品的合法擁有人及真偽。比如說前面提到的拍品《每一天:第一個5000天》由Beeple直接傳輸給買家,并附有無法偽造的藝術家加密簽名和獨一無二的區塊鏈識別印記,而且數字交易平臺MakersPlace也為這件作品發出NFT認證。

在多重保險的情景下,NFT使數字藝術品收藏成為可能,就像收藏實物繪畫、雕塑或概念藝術作品一樣。NFT數字藏品的入局讓這種新玩法觸達傳統藝術收藏人群,令藝術圈也不得不開始認真審視這個突然闖入的“局外人”。在迫使藝術市場走向數字化的一年之后,拍賣市場也覺得NFT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盡管有著顛覆傳統的不安,但作為一種機制,NFT有足夠的潛力改變現有藝術品的所有權建立模式。目前NFT的總市值——包括藝術、游戲、可收藏品等在內的所有種類的已發行非同質化代幣,至今已經達到47億美元。多年來,虛擬藝術一直被創造和談論。但現在,由于埃隆·馬斯克、周杰倫、史蒂夫·青木等名人的認可,它不僅進入了主流,還為數字藝術家和在線收藏家創造了巨大利益。

NFT的顛覆性吸引力,特別是考慮到它有可能解決許多長期存在的權力和信息的不平衡,比如確保了作品的來源、價格的透明,從而降低了欺詐的可能性。而這些不平衡正是當今藝術市場所固守的。在NFT超高的熱度面前,市場參與者到底是投資還是投機,似乎是一件很難界定的事情,驅動投資者的可能是“害怕踏空”。如果冷靜下來,NFT到底是風口還是泡沫呢?目前,NFT在藝術市場中仍屬于一個高科技的“新生兒”,藝術家和收藏者普遍理解和接受它還具有一定難度。收藏家們暫時還不會放棄對實體藝術的熱衷,NFT數字藝術超越實物繪畫、雕塑的日子或許還十分遙遠,所以更多的人還是選擇了克制。不過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們的不斷學習,NFT藝術市場將迎來規范穩定的發展,藝術家和收藏者都能盡快抓住技術迭代帶來的機遇,以應對當今的挑戰,讓其創造更多的價值。


河南快三